3月23日,襄阳市樊城区铁路社区阳光家园传来喜讯:经过半个多月的辛勤付出,在这里托养的残疾人及其家人们一起加工的60000个产品包装贴标签顺利完成并装车发货。负责人余冬梅高兴地说,这是铁路社区阳光家园继折叠雨衣订单后今年承接的又一项业务,非常适合在这里托养的残疾人做,有的一天能贴1000个,按照一个3分钱计算,一天也能挣到30块钱。
(辅助性就业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余冬梅所说的订单项目,是襄阳市残联大力扶持辅助性就业带来的可喜成果。
残疾人就业难,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尤其难,而辅助性就业,是帮助这三类残疾人集中从事生产劳动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为贯彻落实中国残联关于残疾人就业宣传年精神,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推进襄阳市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和较高质量的就业,市残联始终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的眼光,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先后投入近百万元支持阳光家园、残疾人之家等阵地建设,加大辅助性就业扶持力度,对阳光家园开展托养服务进行资金补贴,同时加强政策指导,组织就业培训,多渠道争取劳动生产项目,让残障人士及其家庭都参与其中,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在劳动中实现康复,在工作中增强自信,帮助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融入社会,通过就业实现人生价值,不断增强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旭东路社区阳光家园的学员在做手工)
目前,襄阳市共成立了7家辅助性就业机构,樊城区有2家,襄州区1家,老河口市有4家。成立于2006年的铁路社区阳光家园是“全国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目前托养86名残疾人,其中有31人可以参加叠雨衣、贴标签、贴钻石画等简单的手工作业。
樊城区旭东路社区阳光家园是被国家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的“全国残疾人之家”,为70名“三类”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折纸、插花、编织等手工项目每年都有不少。
(鸿岳梦工场组织开展植物扎染工作)
襄州区鸿岳梦工场社会助残服务中心是一家专业社会助残社工服务机构,为心智障碍人士及其亲友提供服务,在市残联的帮扶下,经常性地组织残障人士及其家庭参与植物扎染、手工塑形等传统技艺制作。
今年19岁的吴苏末是一名三级智障残疾人,在铁路社区阳光家园生活了三年多,这几年她的变化相当大,脸上不时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她不仅会唱歌、跳舞,还参加日常的劳动生产,这里已经成了她的第二个家,常常到了下班时间还舍不得离开。
在托养机构托养的残疾人一般手脚不够灵活,很多像吴苏末这样的残疾人在慢条斯理的简单劳动中获得心绪的宁静,加上有家人的共同参与,每月能挣到80-1000元不等的收入。在这里,他们像上班一样,开心、安心、用心。
(制作完成的产品准备发货)
全市7家辅助性就业机构,136名“三类”残疾人及其家庭通过参与这种相对固定的劳动,实现就业增收。
(铁路社区阳光家园对辅助性就业工作进行详细登记)